2002年 第13卷 第4期
2002, 13(4): 377-396
摘要:
1998年7月21日鄂东南地区出现特大暴雨,其中武汉市出现1 h降水量超过88 mm的突发性大暴雨(简称“98.7”大暴雨)。通过诊断分析发现:武汉地区的“98.7”突发性大暴雨是中-β尺度系统强烈发展引起的;在暴雨发生前武汉附近整个对流层大气积聚了大量的水汽,整个层结接近饱和,并且蕴涵着大量对流有效位能(CAPE);中-β尺度系统形成后停滞少动数小时,使中-β系统区域积累大量的可降水,引起“98.7”突发性强暴雨。
1998年7月21日鄂东南地区出现特大暴雨,其中武汉市出现1 h降水量超过88 mm的突发性大暴雨(简称“98.7”大暴雨)。通过诊断分析发现:武汉地区的“98.7”突发性大暴雨是中-β尺度系统强烈发展引起的;在暴雨发生前武汉附近整个对流层大气积聚了大量的水汽,整个层结接近饱和,并且蕴涵着大量对流有效位能(CAPE);中-β尺度系统形成后停滞少动数小时,使中-β系统区域积累大量的可降水,引起“98.7”突发性强暴雨。
2002, 13(4): 397-405
摘要:
利用美国Licor-6200便携式光合作用仪测定了夏玉米光合作用速率,给出了叶片光合作用模型,建立了夏玉米冠层光温生产力数值模式,阐明了日平均气温与冠层群体光合作用之间的相对确定性关系,并提出了光合等效温度的概念及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推导出温度对群体光合作用影响的函数表达式,使温度订正函数f (T)不再是简单的假设,而是建立在较为严格的理论基础之上,从而实现了光合模型的时间尺度转换,为更准确地建立生态动力模型及农业气候资源数值模型提供了前提条件。
利用美国Licor-6200便携式光合作用仪测定了夏玉米光合作用速率,给出了叶片光合作用模型,建立了夏玉米冠层光温生产力数值模式,阐明了日平均气温与冠层群体光合作用之间的相对确定性关系,并提出了光合等效温度的概念及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推导出温度对群体光合作用影响的函数表达式,使温度订正函数f (T)不再是简单的假设,而是建立在较为严格的理论基础之上,从而实现了光合模型的时间尺度转换,为更准确地建立生态动力模型及农业气候资源数值模型提供了前提条件。
2002, 13(4): 406-412
摘要:
中尺度对流复合体(MCC)会给华北平原带来暴雨灾害。在对MCC普查的基础上,选取发生在华北平原上的3个典型个例合成出代表MCC发生前的环境场,并通过诊断分析考察了华北平原发生MCC的条件。结果表明,华北平原发生MCC的环境既不同于我国南方的MCC,也不同于北美。对于具有明显夜发性的MCC,所得到的MCC发生环境和条件,对预报当天傍晚华北平原是否有MCC发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中尺度对流复合体(MCC)会给华北平原带来暴雨灾害。在对MCC普查的基础上,选取发生在华北平原上的3个典型个例合成出代表MCC发生前的环境场,并通过诊断分析考察了华北平原发生MCC的条件。结果表明,华北平原发生MCC的环境既不同于我国南方的MCC,也不同于北美。对于具有明显夜发性的MCC,所得到的MCC发生环境和条件,对预报当天傍晚华北平原是否有MCC发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002, 13(4): 413-421
摘要:
利用近红外波段大气与辐射的相互作用解决用红外波段不容易遥测低层水汽的问题。选用940 nm水汽弱吸收带进行通道反射率计算试验,分析其对不同环境参数的敏感性。结果表明,940 nm附近通道的辐射信号携带了整层大气水汽信息,有可能用来获取大气水汽总量。
利用近红外波段大气与辐射的相互作用解决用红外波段不容易遥测低层水汽的问题。选用940 nm水汽弱吸收带进行通道反射率计算试验,分析其对不同环境参数的敏感性。结果表明,940 nm附近通道的辐射信号携带了整层大气水汽信息,有可能用来获取大气水汽总量。
2002, 13(4): 422-429
摘要:
该文主要对适合于北京地区的土壤水分卫星遥感监测方法,利用GIS及GPS工具,提高对土壤水分卫星遥感监测结果的分析能力进行了探讨。在分析研究北京地区土壤水分卫星遥感监测模式及适宜使用的下垫面状况和时段的基础上,提出了一批具有一定物理意义和应用价值的遥感模式。利用GIS和GPS技术实现包括遥感信息在内的多种数据的复合,以影像的方式,将地表地理状况与土壤水分卫星遥感监测结果结合起来,实现了RS、GIS及GPS的融合,提高了土壤水分卫星遥感监测的精度。
该文主要对适合于北京地区的土壤水分卫星遥感监测方法,利用GIS及GPS工具,提高对土壤水分卫星遥感监测结果的分析能力进行了探讨。在分析研究北京地区土壤水分卫星遥感监测模式及适宜使用的下垫面状况和时段的基础上,提出了一批具有一定物理意义和应用价值的遥感模式。利用GIS和GPS技术实现包括遥感信息在内的多种数据的复合,以影像的方式,将地表地理状况与土壤水分卫星遥感监测结果结合起来,实现了RS、GIS及GPS的融合,提高了土壤水分卫星遥感监测的精度。
2002, 13(4): 430-439
摘要:
分析了3个代表不同背景特征的WMO(世界mobilesport365_365游戏盒子_28365备用网址官方网站组织)区域本底空气污染站黑龙江五常县龙凤山本底站,北京密云县古北口上甸子本底站和浙江临安本底站的降水化学特征。分析内容为降水的pH值和SO42-、NO3-、Cl-、F-、NH4+、K+、Na+、Ca2+、Mg2+诸离子的浓度。结果表明,降水pH值和SO42-、NO3-、NH4+、Ca2+具有年际变化和年变化的特征,但其变化趋势各站及各要素不尽一致。离子Cl-、F-、K+、Na+、Mg2+浓度偏低,变化不明显。就多年平均而言,临安站的pH值为3站最低,SO42-为最高。上甸子除了SO42-浓度次于临安外,其余所有离子浓度均为3站之首,而且pH值也为3站最高。龙凤山除了降水中的Ca2+、Mg2+离子浓度略高于临安外,其它各离子的浓度是3站中最低,pH值在3站中的位置居中。降水化学特征演变趋势为:3个站的降水皆呈酸性,其中临安最严重,龙凤山其次,上甸子相对轻一些,但其酸化的速率为3站之首。
分析了3个代表不同背景特征的WMO(世界mobilesport365_365游戏盒子_28365备用网址官方网站组织)区域本底空气污染站黑龙江五常县龙凤山本底站,北京密云县古北口上甸子本底站和浙江临安本底站的降水化学特征。分析内容为降水的pH值和SO42-、NO3-、Cl-、F-、NH4+、K+、Na+、Ca2+、Mg2+诸离子的浓度。结果表明,降水pH值和SO42-、NO3-、NH4+、Ca2+具有年际变化和年变化的特征,但其变化趋势各站及各要素不尽一致。离子Cl-、F-、K+、Na+、Mg2+浓度偏低,变化不明显。就多年平均而言,临安站的pH值为3站最低,SO42-为最高。上甸子除了SO42-浓度次于临安外,其余所有离子浓度均为3站之首,而且pH值也为3站最高。龙凤山除了降水中的Ca2+、Mg2+离子浓度略高于临安外,其它各离子的浓度是3站中最低,pH值在3站中的位置居中。降水化学特征演变趋势为:3个站的降水皆呈酸性,其中临安最严重,龙凤山其次,上甸子相对轻一些,但其酸化的速率为3站之首。
2002, 13(4): 440-446
摘要:
利用NOAA长波辐射OLR,NCEP/NCAR再分析格点资料,探讨了热带太平洋、印度洋海温等环境场变化与高原季风发展的联系。揭示了春季孟加拉湾和南海以及西太平洋暖池附近海表增温、赤道东太平洋降温有利于高原夏季风发展。分析了高原季风强弱年同期和前期SST场、风场和OLR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高原季风强弱年热带环境场存在明显差异。高原夏季风发展时SSTA从春季到夏季, 孟加拉湾经南海到西太平洋SST呈正距平, 赤道中东太平洋SST负距平发展, 表现为La Niña特征。反之,高原夏季风减弱时SSTA在孟加拉湾和南海地区SST呈负距平,东南太平洋SST正距平发展。表现为El Niño特征。
利用NOAA长波辐射OLR,NCEP/NCAR再分析格点资料,探讨了热带太平洋、印度洋海温等环境场变化与高原季风发展的联系。揭示了春季孟加拉湾和南海以及西太平洋暖池附近海表增温、赤道东太平洋降温有利于高原夏季风发展。分析了高原季风强弱年同期和前期SST场、风场和OLR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高原季风强弱年热带环境场存在明显差异。高原夏季风发展时SSTA从春季到夏季, 孟加拉湾经南海到西太平洋SST呈正距平, 赤道中东太平洋SST负距平发展, 表现为La Niña特征。反之,高原夏季风减弱时SSTA在孟加拉湾和南海地区SST呈负距平,东南太平洋SST正距平发展。表现为El Niño特征。
2002, 13(4): 447-456
摘要:
利用1998年6~7月的逐时GMS红外TBB资料、T106的客观分析资料以及沿长江5个站的探空资料,对青藏高原上的对流云团东移维持发展的环流背景条件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高层气流辐散、低层气流辐合的垂直结构,高低空急流的引导作用,高原东南部和长江流域充沛的水汽条件以及大气层结的不稳定性是造成青藏高原上空对流云团东移的前提条件。
利用1998年6~7月的逐时GMS红外TBB资料、T106的客观分析资料以及沿长江5个站的探空资料,对青藏高原上的对流云团东移维持发展的环流背景条件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高层气流辐散、低层气流辐合的垂直结构,高低空急流的引导作用,高原东南部和长江流域充沛的水汽条件以及大气层结的不稳定性是造成青藏高原上空对流云团东移的前提条件。
2002, 13(4): 457-468
摘要:
从含非绝热项的准地转运动方程组出发,分析了青藏高原大尺度热力作用下非绝热Rossby波的一些性质,从理论上证明当背景西风气流为正压时,冬季高原冷却作用有利于Rossby波的经向传播,夏季高原大尺度热力作用不利于波动的经向传播。非绝热Rossby波的频率方程说明冬季高原的热力作用是中纬季节内振荡的重要激发机制。同时,在背景西风气流为纯斜压条件下,求解了高原热力作用下非绝热Rossby波的频率,并由频率方程说明冬季高原热力作用有利于波动向不稳定方向发展,而夏季高原的大尺度热力作用对波动稳定性的影响存在临界值。
从含非绝热项的准地转运动方程组出发,分析了青藏高原大尺度热力作用下非绝热Rossby波的一些性质,从理论上证明当背景西风气流为正压时,冬季高原冷却作用有利于Rossby波的经向传播,夏季高原大尺度热力作用不利于波动的经向传播。非绝热Rossby波的频率方程说明冬季高原的热力作用是中纬季节内振荡的重要激发机制。同时,在背景西风气流为纯斜压条件下,求解了高原热力作用下非绝热Rossby波的频率,并由频率方程说明冬季高原热力作用有利于波动向不稳定方向发展,而夏季高原的大尺度热力作用对波动稳定性的影响存在临界值。
2002, 13(4): 469-477
摘要:
通过对福建省前汛期短历时降水气候频数和概率进行分类合成对比分析,揭示了在不同地形环境下(不同海拔高度、距海远近、山脉坡向、山区与河谷盆地等)短历时降水气候的不同特征,说明地形对降水的影响是十分明显的。
通过对福建省前汛期短历时降水气候频数和概率进行分类合成对比分析,揭示了在不同地形环境下(不同海拔高度、距海远近、山脉坡向、山区与河谷盆地等)短历时降水气候的不同特征,说明地形对降水的影响是十分明显的。
2002, 13(4): 478-484
摘要:
首先计算了新疆的北疆、南疆和天山山区的春季降水量与北大西洋海温场的滞后和同期相关系数,发现新疆春季降水距平总体上与前一年7月北大西洋海温距平 (SSTA) 场相关最好。然后又采用奇异值分解 (SVD) 法找到了两场之间较好的对应分布型,并由实测资料得到验证。
首先计算了新疆的北疆、南疆和天山山区的春季降水量与北大西洋海温场的滞后和同期相关系数,发现新疆春季降水距平总体上与前一年7月北大西洋海温距平 (SSTA) 场相关最好。然后又采用奇异值分解 (SVD) 法找到了两场之间较好的对应分布型,并由实测资料得到验证。
2002, 13(4): 485-496
摘要:
从双多普勒天气雷达风场探测原理和多普勒天气雷达数据处理技术出发,分析了影响双勒天气雷达风场反演可靠性的内在因素。即两部雷达观测同一点的非一致性 (空间和时间上的非一致性) 和空间各测量点观测时间及照射体积的非统一性,以及微波在大气中的非直线传播和地球表面的非几何平面引起的坐标、定位等问题都严重影响了双多普勒天气雷达风场反演可靠性。该文提出一些解决办法,但在应用双多普勒天气雷达风场反演数据时,还必须进行可靠性分析。
从双多普勒天气雷达风场探测原理和多普勒天气雷达数据处理技术出发,分析了影响双勒天气雷达风场反演可靠性的内在因素。即两部雷达观测同一点的非一致性 (空间和时间上的非一致性) 和空间各测量点观测时间及照射体积的非统一性,以及微波在大气中的非直线传播和地球表面的非几何平面引起的坐标、定位等问题都严重影响了双多普勒天气雷达风场反演可靠性。该文提出一些解决办法,但在应用双多普勒天气雷达风场反演数据时,还必须进行可靠性分析。
2002, 13(4): 497-507
摘要:
较系统地概述了集合预报系统发展过程与集合预报中的主要研究问题,总结了集合预报概念、系统组成、初始扰动理论技术和产品解释与应用原理的研究成果,简单分析了近年来集合预报中的一些研究热点,介绍了先进国家集合预报的发展计划。
较系统地概述了集合预报系统发展过程与集合预报中的主要研究问题,总结了集合预报概念、系统组成、初始扰动理论技术和产品解释与应用原理的研究成果,简单分析了近年来集合预报中的一些研究热点,介绍了先进国家集合预报的发展计划。
2002, 13(4): 508-512
摘要:
为了便于将过去40多年的小型蒸发器观测资料与E-601B蒸发器观测资料衔接使用,对全国618个基准和基本站直径20 cm小型蒸发器与E-601B蒸发器3年平行对比观测结果进行了统计,按省(市)给出了这两种仪器的月、年平均折算系数值及年折算系数的全国分布图,并给出了相应的标准差和相对标准差。
为了便于将过去40多年的小型蒸发器观测资料与E-601B蒸发器观测资料衔接使用,对全国618个基准和基本站直径20 cm小型蒸发器与E-601B蒸发器3年平行对比观测结果进行了统计,按省(市)给出了这两种仪器的月、年平均折算系数值及年折算系数的全国分布图,并给出了相应的标准差和相对标准差。